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498
4月11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更强担当做好引进外商投资、拓展国际贸易等工作,着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两天前,省长许昆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外贸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底线思维,做足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是西部地区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全长约1200公里,设有4座加氢站,连通重庆、贵州、广西,并通过钦州港出海。目前,“氢走廊”全线正加快打造中短途氢能物流应用场景,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进一步加强中国全国人大与越南国会、中国政府与越南政府、中国全国政协与越南祖国阵线的友好交流合作。办好中国全国人大与越南国会联委会会议、中国全国政协与越南祖国阵线中央暨边境省份组织友好交流活动。发挥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指导两国各部门各地方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化政治安全合作,将中越外交、国防、公安“3+3”战略对话机制明确为部长级并适时召开首次部长级会议。
双方回顾了建交75年来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承认并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越南是东南亚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始终并肩战斗、相互支持,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上始终互学互鉴、携手并进,越南党、国家和人民始终高度评价和珍视中国党、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有力支持和巨大帮助。双方一致认为,由毛泽东主席、胡志明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并精心培育的“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传统友谊历久弥坚,是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好、维护好、发扬好。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专机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时,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热情迎接。
路透社分析指出,英国钢铁行业困境具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自2024年2月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严重冲击出口市场,叠加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导致的电力成本激增,英国吨钢生产成本较德国高出78%、比法国高出203%。英国政府推动的绿色转型政策要求企业淘汰传统高炉、转向电弧炉技术,但这需要至少10亿英镑投资,而政府仅承诺提供5亿英镑资助,双方资金缺口难以弥合。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鹏指出,在2024年演出市场整体上行的大背景下,专业剧场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孕育变革与契机。剧场行业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求变,形成剧场运营新生态与新价值。
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本届广交会第一期4月15日开展,以“先进制造”为主题,展览包括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电气、五金工具、车辆及两轮车等题材,参展企业11304家。其中,第一期广交会品牌展位4950个,首次参展企业超1600家。
今年1月1日,珠海市户籍居民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政策正式实施,作为连接粤澳的特大型民生口岸,经拱北口岸来往粤澳两地的人员数量也随之攀升。一季度,拱北边检站累计查验港澳居民116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10%,累计查验持“一周一行”签注的出入境旅客超30万人次。
我来香港工作后,最大的收获是不仅了解香港,而且通过香港跟内地频繁联系,尤其是我去过好几次贵州、四川和内地其他省份,看到了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在香港接待了许多来自海外,包括东南亚、中东、北美和欧洲的专家学者。这是在香港从事中国研究、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研究、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的优势。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个国际形势乱云飞渡的时刻来到香港。
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走入网球馆和网球场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在郑钦文夺冠后更加明显,其中尤以青少年人群为多。
受访学者表示,习近平此次访越,成功实现同苏林的首轮互访。两党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往、多沟通,续写“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佳话,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定向把舵。
尼共(毛中心)省委委员(加德满都谷地局)桑吉塔·巴特拉伊·雷格米对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有极大兴趣,“尼泊尔亟须本土化高新技术发展机遇,若能与中国在太阳能等领域深化技术合作,将有效遏制青年人才外流,助力青年在本国实现价值。”